一个月两获省委书记点赞!这位浙大老师干了什么大事儿?
今年3月的傍晚,在“青瓷之都、宝剑之邦”浙江龙泉,一场讲述龙泉市人才引进的情景剧《爱在龙泉》感动了全场观众。这场情景剧的主人翁原型,正是常驻龙泉的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熊树生。
2018年是熊树生从浙江大学下派到龙泉市帮扶汽车空调产业发展的第九年。扎根九个年头,振兴一个产业。在浙江大学与龙泉市市校合作的大背景下,熊树生让龙泉产业升级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2017年12月13日,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在龙泉调研期间,对龙泉市依托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和产品畅销海内外表示赞赏。2017年12月25日,在浙江省委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人才工作述职评议会上,车俊再次肯定了创新平台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特别对产业首席专家熊树生扎根龙泉八年,服务产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调研龙泉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10月29日至30日,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邹晓东一行赴丽水、龙泉考察调研市校合作工作开展情况,参观考察了熊树生所在的浙江三田汽车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和龙泉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浙江大学—龙泉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签约仪式上,龙泉市人民政府通报并表彰了熊树生等人为市校合作工作先进个人,熊树生代表获奖人报告发言。随着新一轮合作协议的签订,龙泉汽车空调产业的后背支撑更加坚实。
浙大党委书记邹晓东赴丽水、龙泉考察调研
邹晓东与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等就市校合作工作开展座谈会
浙江大学-龙泉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签约仪式
今天的龙泉,拥有全国领先的集检测、人才、研发等方方面面于一体的第三方平台。然而,没有人能想到,在熊树生刚到龙泉时,这里的人们大部分还在后院以手工作坊生产汽车空调维修件。
“我们的汽车空调非常好,换热量很大,流动阻力也很大咧!”2009年的一场产品鉴定会上,龙泉市企业家的一席发言让熊树生在内的现场专家们诧异不已。
汽车空调的流动阻力越小越好。这个行内专家都明白的常识,却被龙泉企业家们搞错了方向。
企业家的发言让熊树生明白了,龙泉的汽车空调产业仍停留在低端状态,企业家文化素质不高,专业知识水平也相对较弱。
那一年,熊树生正式以汽车空调产业首席专家的身份来到龙泉。眼前看见的正如他想的那样:当地市民大部分仍在从事家庭作坊式经营,经营内容也以售后维修和国外来样加工为主,生产内容低端,规模也很小,更谈不上做大企业、发展产业。
更加令他感到惋惜的,是龙泉拥有的汽车空调特色产业基础没能得到好的发挥。其实,龙泉与汽车空调产业早有渊源。早在70年代,老一代外出跑汽配的村民便形成了“龙商回归潮”,各家开起了汽车空调维修件生产小作坊,后来又在政府支持下建起了五金汽配园区。全市不足30万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可以说,龙泉人与汽车空调打交道的时日并不比熊树生这个“内行人”短。
可是,如何把龙泉汽车空调产业的潜力挖掘出来,把传统产业振兴成为支柱产业?这一棘手问题就摆在熊树生这位浙大下派专家的面前。
产业振兴从哪里下手?龙泉企业呼声最高的,是建立一个汽车空调检测中心。
熊树生挨家挨户走访企业时发现,企业拿不准产品质量好坏,想做质量检测必须送到外地,远到长春,近到宁波、合肥。如此检测耗时长、费用高,还常常因此耽误一些订单的生产,更不要说有益于产品质量提升,甚至连检测中心返回的检验报告也没有人能彻底弄个明白。
熊树生意识到,光有检测中心远远不够。要想拉动龙泉汽车空调特色产业的发展引擎,必须建立起一个兼具检测、研发、人才服务、科技服务功能的创新平台。
“三无平台。”这是熊树生对创新平台的戏称,也是平台建设想法刚提出时他听得最多的质疑。“一无场地,二无人才,三无经费”,平台建设难度堪比平地起高楼。
“我们山里人很淳朴,只要给点阳光支持,我们就灿烂,一定把事情办好!”熊树生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努力终于为平台争得了各方支持,得到了为期一年的平台培育时间。
2013年,在熊树生的不懈努力和浙江大学产学研合作的介入下,一个整合了检测中心、研发中心、人才中心、科技服务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龙泉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成功落地,并投入运营。“三无平台”变成龙泉汽车空调特色支柱产业的坚强支撑。从此,龙泉汽车空调企业实现了制造在龙泉,检测在龙泉,标准也在龙泉。
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考察工作
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建发考察工作
熊树生的目标很明确:要在发展相对落后的龙泉,把汽车空调产业打造成“单项世界冠军”。
一年前,熊树生的汽配微信群里突然一片恐慌。原来是龙泉企业家们担心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会为汽车空调市场带来“灭顶之灾”。
熊树生凭借经验和专业知识迅速判断,新能源汽车对汽车空调的应用非常多,不但不会带来市场萎缩,还会给龙泉汽车空调行业带来更大的机遇。
“新能源汽车是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是我们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他给当地企业家开讲座、办培训,打消他们的顾虑和担忧,建议他们瞄准新能源汽车,寻找发展机遇。短短一年多时间,当地已有约三分之一的企业与新能源汽车供应商建立起合作关系,整个龙泉汽车空调产业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局面。
今天,龙泉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可检测项目达150余项,是全国汽车空调行业检测项目最多、检测范围最广、专业能力最强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平台出具的检测报告已经得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在不断地建设完善中,龙泉汽车空调形成了“三三三”的产业发展局面,实现三分之一出口,三分之一配套,三分之一维修市场,整个产业上了一个台阶。2017年,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40%以上,产品出口至全球100多个国家。不久前获批的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汽车空调特色小镇等培育计划也逐步落地,熊树生的愿景正在慢慢成真。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原厅长周国辉考察工作
扎根龙泉的9年间,熊树生每周逃离不掉的事就是奔波。
从杭州到龙泉,汽车4小时车程。但每次回杭,往往是为学生上一堂课,陪家人过一个周末,又要匆匆赶赴龙泉。他说,只要龙泉需要,他会一直待下去,因为在他看来,那是“立地”的事。
“浙江大学的科研方向讲究‘顶天立地’。顶天,就是做最前沿、最高深的研究;立地,就是为地方和企业服务。‘顶天’的事,浙大有很多著名的学者教授去完成,我想做的是‘立地’的事,希望能为地方发展尽自己的能力。”
至于扎根帮扶龙泉的九年时间为自己带来了什么,熊树生笑称,那就是上课再也不用担心“抬头率”了。在熊树生每周的课堂上,没有人玩手机,也基本不需要点名,“抬头率”完全不用担心,每学期课程评价都是优秀。这样的课堂很大程度上需要归功于常驻龙泉的日子。
用熊树生的话说,龙泉把他从一个高校里的理论教育者、实验室里的埋头工作者,变成了一个车间里、地头上的实践者。课堂上,他把龙泉经历讲成案例、说成故事、练成经验,把生产实践搬进教室,既开阔学生视野,也活跃学生思维。
今天,熊树生的奔波依然没有停歇。背靠浙大、联姻高校、发展龙泉,熊树生便是众多牵引者中的一个,奔波于为师者的育人之责和服务者的奉献之义,把初心留在浙大,把希望留给龙泉。
熊树生与龙泉的情缘,是浙江大学与龙泉深厚情谊的一个缩影。
70多年前,浙江大学在龙泉设立分校,办学长达七年之久,龙泉因此成为浙大人永远的精神家园;10年前,浙江大学与龙泉再续情谊,全面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共建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示范点,浙大因此成为龙泉发展的坚强后盾。
邹晓东参观龙泉分校旧址
十年间,浙江大学用“长板”补齐龙泉的“短板”,围绕人才培养、教育卫生、科技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包括熊树生在内的一大批浙大优秀人才去到龙泉、扎根龙泉、发展龙泉。
邹晓东表示,龙泉是浙江大学的第二故乡和精神家园,浙大师生始终把促进龙泉的发展与繁荣作为自己的心愿和责任。当前,市校双方都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新一轮市校合作正当其时。他调强,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推进,大力提升市校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主动加强对接,充分发挥浙大的创新优势,全面落实市校合作任务;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讲好浙大故事、龙泉故事,不断丰富市校合作内涵。
今后,市校双方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手笔推进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创建工作,用“浙大智力”帮助龙泉走出一条高质量、均衡性的绿色发展路子,传承求是精神,接续龙泉情怀。
文字作者:樊畅
图片来源:樊畅丨部分图片由熊树生提供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丁希雯 尹美惠
责任编辑:金云云
给浙大柯映林教授投上您宝贵的一票!
2018军工榜“十大军工风云人物”网络投票第二轮已开启。其中9号就是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柯映林教授。
今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就曾刊登题为《浙江大学科研团队潜心十五载——飞机装配,有了国产自动化设备》的文章,介绍柯映林教授率领的飞机装配创新团队,通过15年的“加速跑”,攻克了飞机装配领域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开创了我国飞机自动化装配新局面。(《浙大团队15载攻克歼-20等飞机装配系列难题,获人民日报点赞!》)
歼-20 资料图
浙江大学有这么优秀的老师,快点击下方链接或“阅读原文”,为9号柯映林教授投上您手中宝贵的一票吧~~~(《投票火爆!2018军工榜“十大军工风云人物”网络投票第二轮开启,继续向您心仪的大国工匠们致敬!》)
推荐阅读
2.浙大成立国内首个中华译学馆!莫言发来贺词,一众作家寄来手稿!
4.和自己的手机有一项“霸王条款”,这位浙大学霸28门课程满绩,跟难题“死磕到底”!